文宝斋紫砂壶艺馆
诚信指数 0
一站通留言 客户留言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收藏此网站
首页
企业介绍
资质荣誉
产品列表
商业信息
企业新闻
招聘信息
企业名片
客户留言
产品资料
站内搜索
搜索网站中其它产品:

友情链接
一比多
您现在的位置:文宝斋紫砂壶艺馆 > 企业新闻
企业新闻
六,南博展出紫砂壶 外销紫砂壶300年后"海归"
发布日期:2009-02-26

       昨天上午,由南京博物院和台湾省成阳艺术文化基金会联合主办、全国13个文博单位协办的《砂壶汇赏》紫砂壶联展在南博开幕。在这个有史以来的南京举办的最重量级紫砂壶展上,展出了来自考古发掘、国家馆藏与民间收藏三个渠道的近百把精品紫砂壶。其中不少壶历史悠久,价值连城。在文物专家、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张浦生研究凤的带领下,记者见识了几把或历史悠长,或特色独具的珍贵紫砂壶。
  
  “提梁壶”堪称鼻祖级
  
  陈列在展览入口处的把壶名为“柿蒂纹提梁壶”,造型简单普通,并不起眼,表面斑驳不堪,壶嘴也明显是后来安上去的。但在专家的眼中,这把壶可是非同寻常。张浦生研究员告诉记者:“这把壶年代非常早,可称得上是紫砂壶的鼻祖!”紫砂壶出现在明嘉靖年间,把“柿蒂纹提梁壶”就是那个年代的作品,而且在有纪年的紫砂壶中,它制作于明嘉靖十二年的年是最早的!这把壶通高17.7厘米,口径7.4厘米,底径7.1厘米,出土于南京市南郊马家山明司礼太监吴经墓。
  
  外销紫砂毫:300年后“海归”
  
  紫砂壶出现在明朝,到清朝以后广为流行,是文人清赏雅玩之物。不仅如此,紫砂壶还漂洋过海,远销欧洲。当时的外销紫砂壶多以朱泥器为主,被称为“红色瓷器”、“珠砂瓷”、“钵开饶”(葡萄牙语)。欧洲各大博物馆如今就收藏着一大批当年外销的紫砂壶,由于价值十分昂贵,平时束之高阁,国人很难看到。但在这一回的展览上就难得地出现了一个珍贵的外销壶。
  
  陈研究员告诉记者,这把名为“松竹梅纹多穆壶”的紫砂壶十分难得—见。“多穆”为藏语,原意为盛酥油的桶。该壶口缘加边,再添加上把手和“流”,就成了壶,除了贮茶,亦可盛酒。据介绍,这把壶是台湾成阳艺术文化基金会1995年购于德国的乌兹堡,流到洲300年后,重新回到了祖国。
  
  是茶壶,还是南瓜
  
  参观中,陈浦生告诉记者,紫砂壶主要可以分为光壶和花壶两种,光壶是在紫砂壶圆型造型的基础上用线条、描绘、铭刻等多种手法来制作。花壶是以瓜、果、树、竹等自然界的物种来作题材,表现出自然美。花壶出现的时间较光壶晚,在这个展览上,就出现了一个早期花壶,由于是名家制作,价值连城。
  
  这个名为“陈鸣远款东陵瓜壶”的紫砂壶是古代制壶大师陈鸣远的力作,由南博收藏。壶的身筒好似一只圆硕丰满的南瓜,更妙的是壶底稍向里凹,中心有脐,虽然稳于底部,却更加使人觉得妙趣盎然,余韵渺渺。据说,此造型具有象征意味,典出西汉早期秦代东陵侯召呼弃官为民,长安种瓜的故事。壶的腹部有“仿得东陵式,盛来雪乳香,鸣远”行楷铭文和“陈鸣远”阳文篆书印章款,因此有鉴赏家评论,陈鸣远将东陵瓜和雪水沏茶用紫砂壹统为—体,文人情结跃然壶上。
 

免责声明:本商铺所展示的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,内容的真实性、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企业负责,一比多公司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。

友情提醒:为保障您的利益,降低您的风险,建议优先选择商机宝付费会员的产品和服务。


文宝斋紫砂壶艺馆    地址:温州下吕浦双龙路221号   
联系人:王经理   电话:13945744444   手机:13945744444   
技术支持:一比多  |  免责声明 | 隐私声明
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:沪B2-20070060     网站Icp备案号:沪ICP备05000175号
<%---站点编号 ----%> <%---页面编号 ----%> <%---页面参数1 ----%> <%---页面参数2----%> <%---页面参数3 ----%>